降雨120毫米一平方米多重1毫米降雨怎么算出来的呢?这个问题比你想的有趣!
发布时间: 2025-07-03 作者:产品中心
天气预报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:“XX天降水量多少毫米”那么......降水量毫米是什么意思呢?
在气象上,下雨(雪)都称为降水,而降水的多少被叫做降水量(下雪要等到融化成水)。通常用毫米表示,1毫米降水量也就是单位面积上的1毫米。1毫米降水落到在田地里降了多少公斤的水呢?
1亩地面积是666.7平方米。空中降下1毫米的雨,1亩地上就相当于“浇下了”0.667立方米的水。1立方米的水重1000公斤。那就是600多公斤的水。据有关部门鉴定,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~6厘米。
经常关注天气朋友都知道,一场降雨过后气象台会很快告诉大家降雨下了多少毫米,达到了哪种降雨的级别,这个降雨标准是咋测量出来的?
目前,气象、水文用来测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。这种测量器将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个小斗内,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自动倒掉,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。通过布置在量筒上的传感器将雨量数据变成电信号,再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处理。
这是比较先进的测量器,自动生成降雨记录。在这之前使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。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,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。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,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。测量时,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,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应时段内的降雨量。
测量降雨量并不难,就算动手能力半残废的同学,也可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测量成功,误差也不会太大。
而现在,我们对降雨量设备的要求趋于大面积布设、区域精准的天气预报,并能够自动传输数据,因此这种小型全智能气象监测站开始发挥威力。
气象台测量雨量用的设备,是严格按照降雨量定义,经过对比计算后设计出来的一种圆筒状雨量器,直径为20厘米,里面安装了一个漏斗和一个收集雨水的玻璃瓶。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漏斗进入到玻璃瓶内,降雨结束后必须立刻把玻璃瓶储存的雨水倒到一个带刻度的量杯中,再读出量杯测量的雨水刻度,这样就得到了以毫米为单位的降雨量。
先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,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,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。罐内有一玻璃瓶,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,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。简易雨量筒做好后,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(筒口距地面的距离)承接雨水。雨停后,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,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。
据了解,中国气象局规定:24小时内,降雨量在0.1~9.9毫米之间为小雨;降雨量在10~24.9毫米之间为中雨;降雨量在25.0~49.9毫米之间为大雨;降雨量在50.0~99.9毫米之间为暴雨;降雨量在100.0~249.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;降雨量≥250.0毫米之间为特大暴雨。